kaiyun官方網(wǎng)app下載app 公路車新手放掉坑常識補全
2021年開始騎公路車,今年到現(xiàn)在買了4輛公路車,3輛折疊車,對公路車有了一些了解,在這個過程中也學到了一些知識點,發(fā)現(xiàn)有些人對一些知識點不清楚,浪費了錢,走錯了路,所以寫了這篇文章。
前提:
騎行圈的風云人物都是大佬和豪車愛好者,但和其他運動一樣,極限選手的追求有時候并不適合新手,比如追求激進的姿勢,過度追求輕量化就意味著更多的花費,對于新手來說,選擇合適價位的車相對更重要,積累一些經(jīng)驗后可以逐漸升級,參考更專業(yè)的帖子,才能更好的提高。
所以我的這篇文章更多的是講一些基礎知識點,介紹的技巧和方法都是針對新手水平的,如果你對公路車比較熟悉,并且追求高速,比如騎行速度40+,最好忽略,因為高速對很多細節(jié)的要求都不一樣。
買車前的準備:
新手和剛開始開車的人遇到的第一個選擇問題就是買車。買什么樣的車?有什么特點?要避免哪些陷阱?Bilibili上有很多介紹視頻,這里就不重復了。我再補充一點,買車最重要的是要明確自己的目的。也就是你的目的是什么?那你該買什么樣的車?不要因為別人的介紹或者預算的限制而做出錯誤的選擇。套件可以減少,但是如果一開始就選錯了,后面改正的話會花更多的錢。
當然,很多人買車時第一個問的問題往往是:
這些問題我后面會談到。不過一般來說,最劃算的當然是一次性買齊,但一次性買齊的公路車一般要2萬以上,大多數(shù)人不可能一次性買齊。一般來說,第一個是改裝,第二個是標準。了解清楚自己的用途,一般會幫你買到自己想要的車。
比如我連續(xù)買了4輛自行車,自行車店老板笑著說,我根本就不知道要什么,是真的,總共花了近3萬,到現(xiàn)在還沒買自行車,唯一的好處就是,我不再是買自行車的新手了,可以發(fā)帖子炫耀一下了。
以我自己為例,我的目標或者說最大的愿望是
按照我的要求,上面的車都不能令人滿意,因為公路車沒有很好的貨架功能,即使加上貨架我也不滿意。我追求的其實是輕便的Gravel車架,能滿足我野外長途騎行的要求。其實最后還是想換Gravel車架,因為追求美觀,整車不適合我,應該買車架,噴漆,再組裝。在知道自己的目標之前,我已經(jīng)買了4輛車,現(xiàn)在回想起來其實挺浪費的。
所以你的目的很重要,如果你是速度愛好者,那么氣動車架就滿足你了,如果你腰不寬,那么耐力車架就好,如果你喜歡輕戶外騎行,那么碎石適合你。很多人買了第一輛車之后發(fā)現(xiàn)不符合自己的要求,就升級買第二輛,不是不好,而是這個過程會耗費更多的精力和金錢,畢竟像我這種無聊就買4輛的人也是不一樣的。
當然,買回來之后還可以繼續(xù)修改升級,如果你是學生,動手能力強,那么修改就是一種樂趣,如果你是中年人,是下班后的消遣,那么修改就是一件消耗精力的無用功。
目的明確了再考慮預算,錢多就買好車,一分錢一分貨,有錢就沒什么不可能。比如我的Camp 7000,線控油盤,就是特意買來體驗國產(chǎn)車品質的,8000塊錢,去新加坡調換花了3000塊錢,車行調的我感覺舒服,線控油盤手感好,105大變速箱換擋平順。
如果想逐步升級體驗,我個人建議先買便宜的車,再買二手車或好車。這樣做的好處是,你會知道哪里需要改進,哪里需要提高,哪里升級是沒有意義的。這也是我這篇文章的重點,后面我會逐一解釋重點。
無論你買什么車,我建議你第一次去實體店買整車。我見過無數(shù)人在網(wǎng)上自己組裝車,我也在網(wǎng)上買過。經(jīng)驗告訴我,第一次去實體店最好,因為如果有任何問題,你會在第一時間得到正確的解決方案,而不是自己猜測。而且店主會根據(jù)你的實際情況選擇尺寸。我稍后會詳細說明。
框架選擇
車架其實是公路車的核心,涉及到很多方面??戳撕芏郆站的視頻,發(fā)現(xiàn)很多上傳者都不擅長詳細講,因為除非你是店主,除非你賣過很多車架,否則沒人敢輕易給建議。一個好辦法就是選車架前先找車試騎,或者租車試騎,最好是1周,這樣在買車之前就知道你要平把還是彎把,耐力還是競速,你的腰能不能承受。
車架類型很好區(qū)分,車把高的為耐力車架,優(yōu)點是騎行時不用大量彎腰,適合長途騎行,抬頭看風景很方便。氣動車架則相反,橫梁基本水平,車把低,需要彎腰用身體重量踩踏,減少風阻,對腰部肌肉要求較高。
選車不容易,腰好追求速度就選競速,腰不好就選耐力。問題在于每個人的愛好不同。氣動車架好看,所以很多人買氣動車架,包括我。國內(nèi)廠家其實很注重輿論,所以有一體式車架,但是車把沒有氣動車架那么低,也沒有耐力車架那么高。你會發(fā)現(xiàn)市面上有很多這種一體式車架廠家因為公路車手的愛好,就說自己是氣動車架。這里的細節(jié)可以拍成一個專門的視頻了,所以我一再強調買車前要試騎,這里很難說清楚。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(shù)人買車后會升級,買兩輛公路車的原因,因為別人就算說了很多自行車知識,你也很難全部聽懂。 畢竟,大多數(shù)人要么高估了自己的腰圍,要么太過舒適,然后就無法加快速度。
一般來說,你應該清楚自己感興趣的是什么。比如很多人其實很看重美觀。所以有很多人原本聽從別人的建議買了一個耐力車架,但騎了一段時間后,最終還是買了一個氣動車架。這也是可以定制噴漆的 Elf 車架如此受歡迎的部分原因。
框架大小
這個話題可以講好幾個視頻,每個人的特點都不一樣。這里就不細說了,我強調一點,選尺碼前注意量一下臀高。在自行車店試車的時候,讓朋友拍一張側面照,然后跟標準姿勢對比一下。其實這是最快合身的方法。能看出你的腿是不是太直,腰是不是太彎,就說明尺碼不合適。所以最好還是去自行車店,店主一眼就知道你的尺碼。
所以如果你的尺寸介于兩者之間,你應該買小一點的還是大一點的?幾天前我發(fā)了一篇帖子,發(fā)現(xiàn)人們對買大一點的還是小一點的有很多不同的看法。
我想強調的是,我選擇尺寸是基于以下規(guī)則的:
1. 盡量調整座椅高度、前后和把立墊片,不要購買額外的配件
2. 舒適第一,前期不拼速度
3、身材不標準。其實很多糾紛都是因為騎手的身材不標準而引起的。
4. 卡在中間就是卡在中間。這并不意味著如果你身高171cm,你就應該買一輛更大的自行車。你應該買一個170-180cm范圍內(nèi)的車架。別笑,這確實存在。
5.如果車架尺寸不夠,差別很大,請忽略,購買大一點或者小一點的。
我的建議是:如果你體型正常,不想折騰,也不是速度愛好者,就買小半號的,不要買大號的。核心原因是如果買的車架太小,除了常規(guī)調整(調整座高、把立墊片),還可以靠身體自動調整。如果買的車架太大,身體無法伸展,會有過度調整的風險。
尤其是前伸量較大的大車架,對應的上管也會較大,如果車身長度不夠,勢必導致身體下壓更大,需要用雙手支撐身體的激進姿勢來應對,對應手部和腰部的壓力就會增大,導致騎行時出現(xiàn)腰痛的情況。
如果你買一輛較小的自行車,相應的堆疊會更低開yun官網(wǎng)入口登錄APP下載,但你的座位高度是由座管決定的,座管是傾斜的,而不是垂直的,不會增加太多。如果你覺得你想向下傾斜并躺得更低,那么一個立管墊片就可以解決問題。購買較小的自行車的主要問題是你的身體彎曲,就像一只蝦,沒有完全伸展,所以你的腿很可能與前輪摩擦,并且不方便發(fā)力。
我知道這里存在很多爭論,所以我借用網(wǎng)友的一些話。
爭論很多是因為很多人買的是氣動車架,車架本身就很激進,然后腰部直接受累,怕躺低。你基本功錯了,不可能用把立墊片完全解決激進車架。所以我一直說新手要考慮綜合性車架,有氣動造型,騎起來不是太難。當然如果要舒適,直接用耐力車架,方便。腰部挺直騎車欣賞風景就不好了。
有些高個子買不到合適的支架,只能買小一點的。所以我建議買大一點的。這里面有很多技巧。如果你認為我錯了,那就學學吧。我見過太多騎手買了大支架,然后不得不在騎行時支撐自己的例子。
再次強調,選小一碼不選大一碼就意味著選小半碼,體型差距巨大的,兩個碼都不要選。我看到的時候嚇了一跳。我給你看看,車店真的很殘忍,明明比510短一碼,卻硬說只有這兩個碼。stack一般增加20mm,reach增加5mm,所以就是530-550。550mm的stack基本適合180cm身高的人。買家身高174cm,車店讓他買550的,買了550之后,把鞍座調低點就可以解決問題,但是388的reach直接把它干掉了。
一個框架
Stack Reach 上管 座管
480375470480
551388529530
如果你的尺寸不符合標準
那么除了Stack和Reach之外,我們還需要關注另外兩個參數(shù):
下支架到車座的長度和車座高度有關,腿短的人要注意這一點。
座墊到把立的長度,也就是上管,與臂長有關,如果臂長的話,可以進行調整。
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身材是否標準,可以量一下身高和臂展來判斷,如果身材不標準,那么首先要滿足缺點。
情況1:
車行根據(jù)買家身高推薦了Trek56,買家試騎后發(fā)現(xiàn)身體有些拉伸,那是因為前伸量太大,導致身體前傾,癥狀就是手臂基本伸直,或者騎完腰很累,最后選擇了54
案例 2:
我身高190cm,臀高94cm,腿比較長,所以要選大一碼,選了Elf 59之后前伸量太大,所以買回來之后還要把把立縮短。
品牌
如果預算足夠的話,可以全力以赴,但如果預算有限,則應盡量選擇外國品牌。
我要強調這一點,我知道國產(chǎn)自行車的質量因人而異,但如果你能花幾千塊買一輛公路車,國產(chǎn)自行車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,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差,畢竟我也買了3輛國產(chǎn)自行車車架。
比如我買的是Camp Ace 7000碳纖維105套件,先說說小問題
你看這么多問題,但是我讓自行車店調好這輛車之后,在馬來西亞野外騎了4天500公里沒問題,下坡50也沒問題。才8000元,8000元給你一個碳纖維車架和105套件,你還想要什么,你調好之后和好車區(qū)別不大。所以如果預算有限的話,其實可以考慮國產(chǎn)車,碳纖維車架再爛也是碳纖維,105套件也是碳纖維,如果預算還是不夠,105可以減Sora套件,其實對騎行影響不是那么大,后期升級也方便,車架才是最重要的。
如果怕麻煩的話,那個人推薦美利達,雖然有人說美利達是坦克,但是對于新手來說還是很不錯的。參考上面的價格,其實物美價廉。而且質量比同價位的國貨更好。詳情可以參考我的Camp視頻。如果預算寬裕的話,Giant會貴一點,也不錯。當然好兄弟要有Pina,有Trek,有馬桶,想騎哪個就騎哪個。
以下是一個簡短的總結,如果以美利達作為基準,那么你付出的錢就值得了:
梅里達是1分錢1分錢的經(jīng)典代表
國產(chǎn)汽車每生產(chǎn)一分錢,成本就增加0.6-0.8分錢
TideAce 框架售價 0.8 美分
Elf 框架的價格為 1.1 美分,考慮到它的噴漆工作,它仍然非常有吸引力。
Seka 框架為 1.5-2 美分
Giant 2毛錢,別覺得Giant便宜,其實它的價格跟大牌差不了多少,不過Giant的保值率非常高,二手很容易賣。
Pina\Trek只要幾十美分,但是各方面都很完美。
預算夠的話就選捷安特,有錢的話就選大牌,預算不夠的話就選美利達,想要穩(wěn)定就選美利達,再不行就選Camp或者喜德勝,當然如果太小眾,名氣不大的話,大家可以自己判斷,畢竟沒人敢評論。
關鍵就在這里。很多人在擁有了汽車之后,都會想著升級一下。那么,下面這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來了:
哪種升級效果最好?
升級后可以提升多少速度?
最有效的升級是輪胎和輪轂。以下是詳細信息。
胎
那么好輪胎和普通輪胎能有多大區(qū)別呢?我以前也試過,同樣的車,同樣的路況,同樣的強度
GP5000 滾動阻力8,抗穿刺性33,速度35
Gatorskine 滾動阻力 20、抗穿刺性 60、速度 30
不知道萬元以下的車,輪胎的滾動阻力有多大。
1W+,一般是瑪吉斯的入門級輪胎,滾動阻力在15左右
請參閱
好的輪胎下雨天抓地力好,之前下雨天很怕Maxxis Merida,換了GP5000之后感覺好多了,路感很軟。其實8-10的滾阻就夠了。以我菜鳥的腿,現(xiàn)在能到35的速度,團騎40應該也可以。輪胎我也試過3-4種,大家按照上面的網(wǎng)站找個差不多的就可以了,也不用是最頂級的。我現(xiàn)在用的是Gatorskine,速度無所謂,就是爆胎了懶得換胎,躲坑也懶得躲。有特殊要求的也可以找相應的,防滑,防爆胎之類的。
這里我講一下無內(nèi)胎,無內(nèi)胎很好,但是只適合城市騎行或者有支撐的騎行,我知道有人會說我在野外可以騎幾百公里都沒問題,我也是,但是一旦無內(nèi)胎爆胎了,無法修補,你就會很頭疼,放棄無內(nèi)胎。
而且安裝真空胎非常費力,想想看,真空胎沒有膠水,全靠胎唇和輪圈保持氣密性,可想而知需要多緊,所以安裝真空胎需要使出渾身解數(shù)的古老蠻力(讓你意識到自己的力氣有多小)。這也是為什么B站專門有安裝真空胎的視頻,我安裝成功一次后就放棄了真空胎。而且沒有氣泵,根本打不飽氣。
所以如果你不是速度愛好者,比如說你想按照B站標準騎到60+,就別想著真空胎了,普通胎也能騎到40+。所以在我的Continental 5000爆胎之后,我就徹底放棄真空胎了,現(xiàn)在長途騎用Gatorskine,市區(qū)騎用Panaracer。
碳纖維車輪
輪子其實是第二個要換的,也是我換完之后感受最深的,我就不多說了,效果就是啟動快,容易保持高速。這些都是廢話,我要強調一點別的。45mm以上的輪子高度容易被風吹跑漂移,有一次我在野外騎行,一輛大卡車經(jīng)過,我感覺我的后輪被卡車吸住了。要知道我?guī)€尾包也是80+kg,如果你不是速度大佬,40mm就夠了,不然高速下坡的時候,大風吹著輪子就漂移了,你怕嗎?
其次,我應該買什么價位的碳纖維輪子?速度能提升多少?我正好有兩對輪子。
一個是查不到產(chǎn)地參數(shù)的雜牌,3000元;
一臺是品牌Fulcram DB40,1萬元。
不好意思,我分不清垃圾輪組和大牌輪組的區(qū)別,而且兩者上坡速度沒啥區(qū)別。上坡速度看輪轂有沒有潤滑,不知道為什么,我的不知名品牌輪轂潤滑的也很好,每次下坡我都排在最前面,而且不知名品牌輪組可以隨意定做,隨便一個坑洼都能碾過去。
所以個人建議如果預算不是很大的話,2000-3000買個便宜的碳纖維輪組就行,品牌與品牌之間的差價實在少得可憐,這樣花3000左右就能獲得最大的收益,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就是看到有人花了1.5萬買了自行車,然后又花了1萬升級輪組,親,這個價格買品牌的不是更好嗎?
套件
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,自行車行業(yè)這幾年出現(xiàn)過好幾次大坑。
看到機械油剎就避開就好,握力器你肯定玩過,當然調好后也可以用。
電控變速箱是這個行業(yè)的另一個騙局。我知道很多技師會說電控變速箱很順暢,用過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。我這次裝車的時候因為選了全內(nèi)變速箱,所以就選了電控變速箱。試了一下,天吶,跟我的美利達機械變速箱和我的 Camp 沒什么區(qū)別。因為我讓車行調教了這兩款車,每次換擋都很順暢。而且要知道105電控變速箱,手動排擋頭就是電池,App里看不到電量,雖然能用1年,但是如果沒電了,你就麻煩了。
所以,如果你不是為了美觀而選擇全內(nèi)走線,105機械的就夠了,耐用,幾年都不需要換。至于Ultegra,說實話,如果你腿力不夠,換了也沒用,如果你速度不超過40,真的沒什么區(qū)別。
還有一個坑,國產(chǎn)車為了美觀,都是內(nèi)走線,線管折在車把中間,頭管折在下方,機械變速兩個90度還想好,這很奇怪,所以要么全內(nèi)走線,換個電動變速,多花3000塊,要么外走線。其實外走線做好了,也不會難看,所以你看到很多外國車不是全內(nèi)走線。
最后一個坑就是一體式把立,把立和把立是連在一起的,也就是說如果把立和把立不合適,就得一起換。比如我的Elf一體式把立向下的角度是-11度,對我來說不是很舒服,所以就買了一個一體式把立在家里。
上面說了要點,總結一下,任何爛車最有效的改進方式就是升級碳纖維輪轂和輪胎,至于車架升級,哈哈,相當于買了輛新車。
以下是其他一些小部件
座墊
這玩意兒很奇怪,有人喜歡硬的,有人喜歡軟的。大號就夠了,我長途喜歡軟的,但不要太軟。我試了幾百個幾十個,差別不大。唯一要注意的是,臀部骨頭不要壓到凹陷處,那就得換了。至于長途時臀部疼,要時不時換不同的姿勢,站起來休息一下。
買零件的時候不要貪便宜,最好以捷安特為標準,便宜又好用,太便宜會有很多劣質品,太貴又提升空間有限。
球衣
國內(nèi)的蘭帕德/杰庫/蒙頓/GRC我都買過,國外的MAAP也都買過,差別不大,這里夏天我還是喜歡蒙頓,不得不說一分錢一分貨,1000塊錢的MAAP確實比蒙頓舒服一點。
騎行褲可以穿內(nèi)褲。我知道這很有爭議,但想想看,如果你上廁所時你的騎行褲弄臟了,你每次騎行后都要洗。穿內(nèi)褲有什么問題?無論如何,我在馬來西亞騎行500公里時是穿著內(nèi)褲的。
長途騎行包
犀牛就夠了。用皮帶把前包從底部擋住,這樣就不會蹭到輪子了。注意車把的寬度,最好是防水的一面。用過之后就明白了。用兩條皮帶把后包固定住,晃動范圍就大大減少了。羨慕架子。如果一定要有架子,就搜Toppeak架子
近視騎行眼鏡
Gaote,一句話,貴,牢不可破,親自測試過
長距離泵
又不是短途出行,迷你打氣筒打到100PSI就累死你了kaiyun體育,建議在淘寶搜歐耐,你會驚喜的。有人說電動打氣筒在城市里還可以,但是野外,我第一次野外和朋友打了6次,小米電動打氣筒就完全壞了,而且那玩意兒確實重。如果要運動的話,可以考慮迷你打氣筒。
頭盔\手套
這個其實要看一個人的風險意識,比如我以前住在北京郊區(qū),那里經(jīng)常有人摔死,所以很害怕云開·全站apply體育官方平臺,不得不戴,200+就夠了。至于手套,想想摔倒的時候,你的手會不會先試著支撐自己。這里手酸痛的原因有兩個:一個是新手握車把太緊,另一個是腰部前傾嚴重,腰部肌肉力量不夠,要用手支撐自己。補充一點,你的重心其實應該在座墊上,不然你會靠其他地方來彌補,這樣就會造成手酸痛或者腰部肌肉疼痛。
代碼表
如果您的 Garmin 儀表出現(xiàn)灰色屏幕,那么恭喜您,您買到的是正品。
如果您抱怨 Garmin 應用程序不好,那么您是對的。
如果您的 Garmin 不小心掉落過一次,并且屏幕變形了,那么恭喜您,這臺電腦不是運動手表,這是您的錯。
如果你對國產(chǎn)電腦感到失望,那你是對的。我有IGS630,它和Garmin830一起積滿灰塵。
長途旅行用舊手機,陌生的地方也用舊手機,短途旅行用儀表盤當速度表。
我需要幫助。我需要 Garmin 的通用貼紙。我買了幾個品牌的,但當我把它們貼在 Garmin 底座上時,它們都松了。有人可以推薦一個嗎?
Insta360 是一款神奇的設備。我強烈推薦它。
最后,買車還是要看預算。
5000以下的國產(chǎn)車其實都挺好的,雖然有小瑕疵,但是車架還是有的
5000-1W,Camp什么的,其實還可以,不用擔心車架軟,國內(nèi)大廠都知道這個,車架加厚了,不會斷的。當然小品牌我就不知道了,畢竟沒有用戶反饋
1W+,此時我想說,這個預算,其實應該開始考慮美利達和捷安特了,買國產(chǎn)車有點虧,當然國產(chǎn)車肯定會說,我有內(nèi)走線,一體式車把很漂亮,但是如果以后考慮升級的話,這兩個牌子1W+的車架是有保障的,雖然套件差了點,但不是Big Pro,所以差別不大。
2萬+可以考慮大品牌,在全球經(jīng)濟不好的背景下,再加上國產(chǎn)車的沖擊,大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,也開始降價了。
最后,講一下我的故事。
2021年我買了第一輛公路車,2023年我已經(jīng)有4輛公路車了,寫這篇文章就是為了抱怨一下自己的失敗。
汽車專賣店A
我想升級到碳纖維輪子,就給了他5000元的預算,讓他來做。
結果他們找來一對來自某個山谷的OEM碳纖維輪子,叫Tiram,我找到的唯一信息就是印尼產(chǎn)的,其實店主比較勤快,所以我就被騙了,結果他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幫我裝好,我問他們說飛輪忘買,我拿回去讓其他人看看,他們說是雜牌的,我當時就是想省事,心想我錢不夠你告訴我干嘛給我個雜牌的,一氣之下我買了個品牌輪子Fulcrum 1W,就這樣我有了兩對碳纖維輪子,現(xiàn)在你知道我為什么說碳纖維輪子其實都差不多了吧。
后來我才知道,這套輪組的市場價大概是3000左右,但店家為了賺錢,就賣了5000給我,而且最關鍵的是店家拖拖拉拉,不安裝。你看,為了拿到1000,店家讓我花了5000+10000=15000。最讓我氣憤的是,我以為賣二手會虧本,但他卻無法提供任何產(chǎn)品信息,更別提廠家、保修,甚至規(guī)格了。我猜他也從經(jīng)銷商那里拿到了信息,但他怕信息泄露,賣高價,所以拒絕提供任何信息。
汽車商店B
B車店的水平很高,高到什么程度?國產(chǎn)車的陣線油盤他調得很好,換擋絲滑,什么叫絲滑?就是感覺不到它在換擋,我現(xiàn)在的105電排居然也是這樣。
但他有一個特點,就是收費很高,Camp拿給他調校的時候,他說這車不是他店里的,要收更多,收了我3000(1500零件+1500人工),這是新加坡的價格,新加坡就是這樣,貴就是貴
我拿著我的第三個Elf車架去找他組裝,他拒絕了,讓我買他的Ultegra DI2,13000元。我的Elf車架才6000元,你們的零件要13000元。你這是本末倒置,20000元我選Cannondale,Cayon不是挺好的嗎?
我很沮喪。
我說,讓您笑了起來,讓您看到道路自行車的陷阱,另一方面,這也是一個事實,這是一個好租金。 2-3個小時的修理自行車?
這也是本文的目的。
實際上,我希望大多數(shù)人都了解和購買二手,但二手是50,000多
我要評論